星期三, 四月 04, 2012

[吐槽]The beatiful new world

World 1:

由于智人族群活动的对于资源贪得无厌的索取,导致生态压力越来越大,终于造成了其他物种带来的毁灭性打击,也就是第五次物种大灭绝时代。

另一方面,正如很多人担心的那样“Y染色体会不会消失(wikipedia知乎),在XY的军备竞赛当中,Y终于败下阵来,智人变成有性和无性繁殖交替的族群,只是在需要应对激烈的生存环境或者寄生虫的选择压力下,智人才营有性繁殖,演变成膜翅目一样的标准的单倍双倍体性别决定系统

在此基础之上,社会中个体的欲望和需求将被集体主义替代,除了必备的生活资源之外,而口舌之欲将会消失,只会致力于族群的成功而努力奉献,个体的活动明确,相互间的交互也趋于简单,文明将毫不意外的消失。

不过,族群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会变得和谐,化石燃料的需求将大幅度减少,不用再担心人口爆炸,个体的死亡将不会有任何达尔文意义上的损失,在群体中数量过多的时候,大批个体会由于资源的匮乏而死去。

因为由于之前物种灭绝的过程之中许多生态龛位空余出来,智人获得了一个快速的辐射演化的机遇,通过形态上的改变和环境的隔离,从而占据更多的生态龛位,比如说森林和海洋,而智人作为族群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虽然这些智人的后裔不单单只能用分类学上一个种属来概括,并且也现实是生殖隔离,而是信息的载体,gene的确是极大的成功。

------------------------------------------------------------------------------------

World 2:

未来,经济昌盛,文明繁荣,科技进步。伴随着个体希望获得更大自由度的要求,技术的进步,比如体外生殖,基因技术,智人种族在繁衍后代的选择上面获得了极大的,前所未有的自由度。

差不多同时一种适应性的行为也产生了,也许是基因改良技术的运用,又或者是选择压力导致的突变,一些个体获得即使不经过pregant的过程也产生了对后代的养育行为,比如哺乳,照顾,牺牲自己的时间利益等等。,这种适应所对应的gene突破阈值之后,就变成不可阻挡的潮流了,这种事适应性也就越来越广的流传开来。

逐渐的,这两种趋势融合了起来,原因不明,很可能是因为最先采用技术的人群是更有资源,从而导致了第二种趋势的市场要求,另外要求个体自由平等的潮流引领人士,也身体力行第二种方式,在此过程之中,智人心理因素方面的巨大变化,最终智人族群变成了无生殖关系利他的族群。

随之而来的,在智人的行为方面,特别是在,比如择偶方面,女人不再关注于男人获取资源的现实和潜力,男人不再追求美貌和繁殖潜力。终于,在摒弃了智力体能美貌等等先天的因素之后,人人平等第一次在历史上成为现实。

在个体之间sexual  selection的力量的消解之后,政治,性权力也就显得多余起来,相比较于高度发达的物质文化,对于更多生存资源的获取似乎也无必要,随之而来的是社会的发展跟趋于实用性,阴谋诡计不再有市场,幻想似乎无伤大雅,但是也不再让人如此热衷。

智人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几乎都被重新塑造了,体格方面的阿尔法猿承担起了族群中的保护和进攻族群的任务,头脑上的阿尔法猿则更多的倾向于发展具体的自然科学技术,能够改善,主动改善族群的生态环境,带领社会向前发展。处于两极之间的绝大多数人除了负责族群的正常运转之外,似乎也很有可能成为生物能源的重要来源。

在能源这个制约因素消失以后,智人作为族群获得空前的发展潜力,科技获得了极大突破,智人通过改良自身基因,以及无与伦比的niche construction的能力,几乎开辟了每一个生态龛位,开始移民地外星球。

在个体不再考虑直系繁衍的问题之后,人们开始接受以碳晶基础的有机体为比如硅晶,金属机械体的替代,最终的结果除了信息,其他都不在重要,出现了完全的权利个体机器人,而且和智人种属是信息意义上的等价体,甚至是没有具体物质性状的信息个体。生命体终于完成了从物质->能量->熵的转换。

Welcome to beatiful new world, 无生殖关系利他的智人族群。

 

[ref]

1. 美丽新世界,A.Huxley,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981589/

2. 未来的性,Robin Baker,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283506/

3. 大灭绝,许靖华,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66429/

4. whig的两篇post:http://headsalon.org/archives/919.htmlhttp://headsalon.org/archives/951.html

5. guokr的介绍文章,http://www.guokr.com/article/89430/

6. http://dongxi.net/b06Fk

星期日, 二月 19, 2012

[无责任bagua]理性乐观 or When Nerds Can’t Save This World Anymore

在weibo上写了一点,把它写完吧,首先把weibo上的转过来,稍微有点改写,添加了一些link
--------------------------------------------------------------
Matt Ridley是我最中意的科学作家,文风华彩渊博,抛出八卦的速度今人叹为观止,二个星期断断继继看完了他的最近著作 #理性乐观派#,http://book.douban.com/subject/6913343/, 总的来说感觉不如以前,考虑到想说的很多,本来准备用G+的,可惜家中墙內世界G+的体验太差,还是用weibo吧,能发几条是几条吧
为什么我对Ridley的新书不是很满意呢?原因在于以前他的书都是八卦之作,主要是介绍其他,很多人的观点,虽然也有私货。而这本#理性乐观派#讲诉的却是Ridley自己的观念,什么呢?也就是Ridley在TED作的演讲,#when ideas have sex#
虽然大体同意Ridley的结论,但是对于其处理手法有诸多不满意之处,特别是他以为智人之所以成为智人,祼猿,the chosen one,归因于劳动分工(在性别分工的基础之上)和交换,让我非常不满意。不过考虑到这其实是一本表达观念之作,所谓"矫弯必过正",这种书必然需要才气纵横。
顺便插播一条吧,表达观念时特别强调是很自然的事情,所谓人倒势不倒,但是个人见过最机智,最出色的依然是两名英国bagua神人,一男一女。男的是妖怪罗宾•贝克,他的两本神书#sperm wars#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80750/和#baby wars#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82581/ 绝对让人瞠目结舌,完全是贝克根据理论自己设想了一些场景(每处省略...),然后给出根据进化生物学理论所作出的解释,其中不乏包含争议极大的诸如“强奸自然史”的片段。
女的是贾德森博士,在其"充满了诡辨的"#贾德森博士给万物万灵的性建议#一书http://book.douban.com/subject /1070269/之中,她给出了动物界各种各样,匪夷所思,相互矛盾的sex behavior,却完全不给解释,只是叫您自己判断,虽然即便以我,进化论学徒的眼光,我也以为我看到了很多,但不幸的是,sex是自然界最大的秘密之一,依然还是叫人很困惑。
好吧,那就再卖一条吧,贝克以极受争议的sperm wars闻名于学界和公众,但是实际上他的确是一名极其出色的研究人员,nerd,代表性的研究却反而不怎么为人所知。根据sex ratio的结果http://en.wikipedia.org/wiki/Sex_ratio,我们知道男女比例在出生时是大致相等的,男性稍微多一点(那是因为男性争强好胜,以至于风险和平均预期寿命要小于女性),大约105:100的样子。
姑且假定sex是必要的,至于why sex,这是个复杂地多的问题,直到目前也没有定论,只能,现在的情况是的确有性繁殖占据主要地位,那么根据上面提到的sex ratio,只要有一个男人,就会有五十个,可问题来了 ,为什么男人是男人,而女人是女人呢?
为什么男人就只能做寄生虫,为什么智人没有像贾博士所描述某些动物那样,有时候是公的,而有的时候是母的呢?或者更精确地说,为什么女性会在养育后代的过程中投入那么大的资源,不仅仅要提供营养丰富的egg,还要忍受十月怀胎,哺育胎儿,照顾幼儿的重任呢。而男性,相反的,只需要提供最基本的遗传物质,23条染色体就足够了呢? 更进一步的,为什么男性的sperm就不能在提供遗传物质的同时,也提供一些营养物质呢,为何是sperm去寻找egg而不是反过来呢(也就是说是男人怀孕),或者两者相互寻觅呢(有时候男人怀孕,有时候女人怀孕)?
好吧,这些不追究不显得奇怪,一追究就显得特别奇怪的问题,正是我们的贝克先生及其合作者在1972年才引入了学术界,并用精妙的数学形式,博奕论证明了在较大的变化范围內,配子的一方会越来越大,小的会越来越小http://en.wikipedia.org/wiki/Anisogamy,虽然在有性繁殖刚刚开始的时候,双方配子的大小应该是一样的(这里忽略了很多细节,并且只是xx/xy这两种性别的,而不是其他性别决定系统的情况,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顺着wiki的sex页面自己看下去 http://en.wikipedia.org/wiki/Sex)
正是在性别分化的基础之上,才形成了男女行为模式的很多差异,比如进化心理学里面津津乐道的对待性邀请的态度等等,最重要的是让雄性沦落为寄生虫,虽然是雌性摆脱不掉的寄生虫,但是却让雄性落入了竞争激烈的压力之中,压力大到什么程度,不妨用贾博士的一个例子来说明吧,在母狮发情期间,公狮要不眠不休两天两夜和母狮ML,平均大约200+次吧,才能让母狮怀孕,尼玛,这让一夜七次郎情何以堪呢。
-------------------------------------------------------------------------------------------------------------------------
好了,回到Matt Ridley的书上来
Ridley的这本理性乐观派依然保持着他的一贯风格,人类学(在oxford,有个更冗长也更有文化的名字:地理与民族志学院),进化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经济学,等等出自书籍杂志,乃至私人通讯,政要讲话等等随手引来,批评了种种末世论者,悲观主义者的论调,强调这个世界会越来越好,申明了自己是一个乐观派。但是,在此基础之上,Ridley特别强调了自己的乐观不是盲目的,而是如书名所指出的那样,是有证据的,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之上给出的审慎的结果。
正如前面提到的,虽然不同意Ridley的基本假设,即智人之所以智人的原因在于劳动分工和交换,准确的说,这两者是演化的结果而不是原因,但是我也承认劳动分工和交换的确是加速器,智人之所以占据了当今世界生态龛位的最高端,我更倾向于Dunbar的提法,同时也是传统的进化论学者们的看法,是出现了读心能力,Theory of mind,再次基础之上,才能够进行劳动分工和交换,然后一切就像Ridley所描述的那样,出现了越来越迅速的发展。
好吧,必须承认,我Ridley的这本书中,我还是学到了很多东西,那么就先来看看有哪些是发人之所未发,然后再来看看有哪些不足吧。
1)第一个,类似于社保的做法,也就是缴纳养老保险金,老了再领取退休金,是不是一场“庞氏骗局”呢?也许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存在一点疑虑,但是 Ridley巧妙的指出在灵长类社会当中,这是一种很natural way,在幼年需要别人照顾,联系技能,成熟以后,就可以创造可以远远超出自己需要的物质,到一定年纪之后,这种能力逐渐下降,甚至需要别人的照顾。但是仅仅是中间那一段年富力强的时候就足以照顾“上有老,下有小”的局面了。
2) 第二点,也许你还会认为像美国那样,发行国债,由子子孙孙来还债,这个算不算骗局? Ridley严厉地驳斥了经济学上所谓的“边际效用递减”的这个说法,实际上,在扣除了通货膨胀的因素之后,我们比210年前1800年人均收入增加了9倍,比60年前的1950年也差不多增加了3倍,到2100年,哪怕是最保守的估计,我们的子孙后代们依然比我们富裕4倍,最多的可能是18倍,所以说我们的后代比我们那是有钱的多。而直观的感受显然也能证明,据说解放以前哪怕是地主家也不是能天天都吃上肉的,而现在,我们却尽量避免摄取更多地肉食。

3)那么,这种违反直接的“边际递增效应”是怎么来的呢?问的好,Ridley以为就是在劳动分工和交换的基础之上,由技术进步,(注意,不是科技,而只是技术,以Ridley的观点来可,科学可算是技术的副产品吧)带来的。这种发明创造都需要能源作为基础,这里值得多说两句,地球生态圈的能源基本上都来自太阳这个巨大的核聚变体所产生的能量(除了核电),就像我从E.O.Wilson那里就知道的那样,地球上的食物链上的每一级都只能利用上一级转化的能量的10%,智人首先发展了农业,直接获取了植物转化的太阳能;其次发展了畜牧业,扩大了对太阳能的使用;从18世纪的工业革命开始,人们发现了化石燃料fossil fuel,就像陈志武所阐述的金融的作用在于跨域地理的限制(银行)和时间的现实(股票),从而实现了资源的更有效配置。而智人开始使用化石燃料也标志着人们发现植物多少亿年以来转化的能源可以为己所用,当然自工业革命以来这种边际递增效应越来越强。

4)但是,正是这个化石燃料引发了无比的焦虑和悲观主义症候,哈哈,从环保主义发端的60年开始,每十年都是主流悲观主义论调都和这个化石燃料有关,60年代是人口爆炸和全球饥荒(化肥不够用了),70年代是资源枯竭,80年代是酸雨,90年代是瘟疫(环境恶化导致的癌症,以及艾滋病等等),现在则是全球变暖,全民努力减排,事实上,再看这一部分,我真是一边看一边笑,大笑,感谢Ridley为我们详细叙述了那些谬误的历史和那些绑着面孔的政要和精英们的腔调,甚至我想到了卡尔·萨根的#魔鬼出没的世界#,以前是上帝和魔鬼捉你去,强迫你交配,到20世纪,摇身一变,成了外星人捉拿你了,天生阴谋论症候群体性癔症啊。而且,显然,不是我一个人有这种感受,这个老兄一样也有http://www.douban.com/people/iwalkin/miniblogs

5)那么,化石燃料到底是个什么面目呢?的确,有很多问题,但是通过Ridley的“理性”分析,每一个方面化石燃料都是功大于过,我只能检几条印象深刻的说说了:

i)可再生能源,不管是风能,太阳能还是生物燃料(生物酒精)实际上对于环境的破坏都远远大于化石燃料,理由很简单,每一种都需要土地资源,不管是太阳能电池板还是风力发电都需要占用大面积的土地资源和送入电网附属设施,不像化石原料是从地下冒出来的,从而挤占其他物种的生存空间。

ii)Ridley甚至替DDT正名了,要知道环保主义的源头#寂静的春天#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350407/ 正是源自卡森女士对DDT的严厉抨击开始的。为什么?DDT有阻止疟疾和伤寒这些可怕的传染性疾病的神奇能力,据估算,拯救了大约5亿人的性命,而自60年代以后,由于停用了DDT,使得一些热带国家疟疾死灰复燃。不错,DDT的确应该更谨慎的使用,因为在鸟类的肝脏中会累积,但是在室内环境中小规模的使用基本不会对野生动物造成影响。

iii)癌症和瘟疫,对于癌症,实际的结果是除了由于吸烟而导致的肺癌,其他癌症的发病率都在显著的下降。而瘟疫就更有意思了,不管是禽流感还是猪流感,实际上转到人类身上以后,毒性都没有想象的那么恐怖,原因是进化生物学的病毒毒力学说,转播的媒介确定了病毒毒力的大小,但凡是需要宿主不停移动以寻找下家的病毒,毒力都不可能太大,虽然在一战期间的大流感,三联有本专门讲这个的书,导致了大约2100w人的死亡,但是那是主要因为在战壕中的转播媒介变成了蚊子,使得即使宿主不能移动病毒依然能够轻易找到下家。

iv)同样,Ridley还讽刺了奥威尔和他的经典乌托邦作品#1984#,不知道在现阶段的中国,这算不算政治不正确啊,这位悲观的预言家认为世界只会成为1940年的苏联

v)很奇怪的是,Ridley坚持认为世界发展最迅速的地方是印度和中国,特别是中国。这个同样似乎政治不正确,和现在集体唱衰的环境似乎格格不入。我个人稍微考虑了一下,以为Ridley不无道理,就拿现在沸沸扬扬的“吴英案件”,虽然正如一些专家学者指出的那样,处死吴英是一种市场经济的倒退,是一种对产权的不尊重,但是,依我的观察,即便是吴英的死刑能阻止现在民间金融资本的借贷吗?肯定不能,就像Ridley描述的那样,自底向上的秩序的建立是很难阻止的,特别是现在考虑到那么多人都有着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这种趋势潮流几乎无法阻挡。

6)那么,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对化石燃料的担忧和诽谤呢?原因其实很简单,这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暂且不说,随着技术的发展,勘探查明的储量的增加以及可开采和可利用的化石燃料越来越多,就像Ridley的理性乐观态度一样,他以为核能会成为替代能源,但是我要更加乐观一点,随着nerd了解到了光合作用的高效率,比如量子跃迁效应在光合作用中的细节,太阳能可能会更有希望,因为太阳其实就是一个巨大的核聚变反应堆,毕竟虽然人类利用了可利用的太阳能资源的22%,但是辐射到地球表面的太阳能实际上只有万分之一被地球生态圈所利用,而整个太阳能更是只有22亿分之一辐射到了地球。http://www.hudong.com/wiki/%E5%A4%AA%E9%98%B3%E8%83%BD

------------------------------------------------

好了说了那么多同意的话,是时候唱点反调了。

Ridley的“理性乐观”的态度来自于“边际递增”这个假设和理想,在能源带动之下的发明创新,进一步是由于创新而带来的术业专攻,分工和交换,对于能源,我和Ridley一样是个乐观者,甚至我比他还要乐观。但是我对他的when ideas have sex,也就是Ridley认为的,也是我们公认的,发明创造的源头,很有点疑虑。

不错,就是Ridley引用杰弗逊的那句名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以后,你和我还是各自只有一个苹果;但是如果你有一个主意idea,我也有一个主意,那么我们交换以后,我们各自就拥有了两个主义”,不错,这是一种典型的边际递增效应。

但是,sex这个最神奇,最秘密的东西就这么简单吗?至少通过生物体的sex的类比,我可以提出下面两点疑虑。

1)第一点,sex不需要学习,DNA中包含的巨大信息量使得nature vs nurture这个话题一直相当口水,虽然环境对生物体也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不可否认,生物体在出生的时候面对恶劣的环境,不友好的世界已经有了精良的武器库了。要不然,怎么说演化最主要的作用是阻妨而不是变异了,随便变异的结果就是让物种失去了稳定的基础(顺便表达一下对方舟子在打假事业上的坚持)。放过来,nerd出生时他的idea几乎是空白,甚至连大脑都还需要快速的发育,nerd需要不停的学习,以前的,现在的,阅读杂志,论文,和其他人交流,虽然在20世纪还可以号称有最后一个通才庞加莱,但是在知识爆炸的如今,不得不承认科技知识已经是复杂的难以想象,而科学家做出成就的时间也越来越大,但是,人的寿命是有限的。虽然我可以一样乐观,科学知识是whig式,人的大脑的可塑性有非常大的余地,但是无论如何,就像摩尔定律终究有一天会到头那样,如果不改进知识的汲取方式的话,也许这种边际效应总会有终结的一天,可是,如今,现在我们的认知科学还不了解我们是如何学习推理的,因此我坚信强AI的必要性和未来。

2)第一点的疑虑虽然有,但是也许不是不能解决的。但是第二点,就更让人不安了,我们知道,物种区分的一个不那么严谨的标准就是交配出生的后代,比如马和驴可以交配不错,但是杂交的骡子就没有生育能力了,也就是说,sex不是随便的发生(

基于sex的复杂性,我不确定这点对不对,但是即便是植物,可以嫁接,但是也不是随意的。)

但是思想就没有这种限制了,可以随意的杂交,当然,这里也可以细分为两种情况下。

i)比如有人津津乐道的艺术和科学是一体两面,可以借鉴灵感,想想吧,每天有多少东西在吸引我们的注意力,我们爱哲学,爱音乐,爱劳动,爱思考,需要取得心灵的平静,身体的健全,但是,除了nerd,我们大多数人都不爱科学,也不爱动手。但是,正如Ridley说的,是科技,准确的说技术才是这种边际递增的源头,但是那些哲学,音乐等等真的有帮助吗?我不知道,反正有些我也很喜欢,但是说真的,以我现在的观点,十个康德也比不上一个牛顿。

ii)思想的杂交由于没有限制,还会产生恐怖的结果,比如在进化论上长出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以及更恶劣的优生学甚至纳粹(当然纳粹本身就是几种恶劣思想杂交的结果),还有些比较无害的,但是基本没用的,比如剑侠,科幻,等等。

即便我们能够假定nerd们能够排除干扰,坚定信仰,但是还是那句话,人的寿命是有限的,真的指望nerd们一次又一次的拯救世界吗?

When nerd can't save this world anymore, 我们要怎样,能怎样呢?我不知道,但是正如Ridley自己说的,“Don't despair, be ambitious”。

---------------------------------------------------------------------

匆匆草就,混乱不堪,因为Ridley实在是太才气纵横了。

星期日, 一月 15, 2012

[知道疯子]社会心理​学 幸福心理学 进化心理学

公司的L老大,普遍以为还是个哲学家,每年的传统是会给大家布一次道,一次哲学意味很浓的讲座,今年的讲座至少记住了这样一句话:

Curiosity, desire of think[1]

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这样的人,但是自06年以来的确对很多东西有过兴趣,譬如社会心理学,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当时Web2.0的影响,突然有一本书引爆流行成为了理论标杆,同时也明白了要研究畅销品的原因等等,所以也想更深入的了解诸如流行趋势,或者大众癫狂行为等等。书架上还摆着戴维·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第八版的大部头,差一点就看完了,终究是没能看下去,不过至少可以说算是学习过。

心理学虽然一直在断断续续的看,但是还是有点不上心的,因为心理学怎么说都还是软科学,不像认知科学,或者心理学的生物基础,比如神经科学,脑科学,生理化学等等。另外个人最喜欢的方法论之中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则是这个学科的思想史,否则的话搞不清楚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也是所谓的whig式的方法了。

心理学史上有个很有名的斯金纳,他的学说叫行为主义,有所耳闻,但是不了解。不过在我即我脑上面反复提到了60年代的思潮的影响,行为主义认为人是白板slate,只要施加适当的社会控制,就能够改造一个人的行为。在此基础之上,形成了一系列影响很大的运动和后果,比如“女权主义”,认为是男性为了控制女性,而强加给女性一系列的限制,使得女性在几乎所有方面都没有自由。所以女权主义者高呼反抗的口号,要解放自己。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人自由度的提高,女性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和权利。但是现在普遍承认除了身体上的差别,男性和女性在大脑当中也存在差别,也就是思想,行为模式方面的差异的确是有生理学基础的。再比如对待精神病人,由飞跃疯人院可见一般,当时的精神病院真是相当的恐怖,而后现代哲学家福柯也专门写过规训与惩罚来探讨这个思潮的思想史[2]。再比如传统心理学研究里面,认为自闭症等等儿童的心里疾病等等,是由于父母亲,特别是母亲在早期对孩子的关注度不够,但是是可以改善的,可以想象,当那些付出了绝大努力的父母发现孩子依然如故之后,他们有多么伤心,因为除了要照顾异与常人的孩子,还需要承受巨大的舆论压力。

考虑到行为主义学派是自1930年代兴起,1960年代达到鼎盛,我很怀疑包括纳粹和社会主义在内的社会改造运动,甚至麦卡锡主义等等,比如很熟悉的口号“人定胜天”“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等等口号,以及知识分子的自我改造,人人过关等等行为似乎都可以看到行为主义的影子。

好了,啰里啰唆的扯了一堆,其实主要是想说一篇edge[3]上面非常有意思的访谈:Edge对话:社会心理学是什么? 原来社会心理学是对斯金纳的反动:

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是:不是客观环境,而是人对世界的构念影响人自身。你必须进入人们的头脑中,看看他们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开玩笑的说,社会心理学就是唯心主义啊。更让人意外的,现在很火的所谓“幸福心理学”或者说“积极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之间的渊源。积极心理学大约与1990年代兴起,认为心理学不应该向传统的心理学研究那样,关注心理上一些负面的比如抑郁,攻击等等,而是应该关注比如快乐幸福等等,从态度开始,到行为改变,再到幸福人生,主要是强调个人内心的力量。

个人第一次意识到心理学家可以帮助普罗大众的是不久以前刚刚看到津巴多的害羞心理学,同时我也相信这才是心理学的关怀,也代表着心理学的未来。因为它关注的不是why,而是how,并且是比如时间管理,害羞等等大多数人在不同程度上都有的问题,而不是那些很特别的案例,而且显然通过适当的训练和联系,大多应该可以改善的行为。

但是,另一方面,个人也以为这些幸福心理学稍嫌鼓噪了一点,有点越过界的意思,理由很简单,就像前面提到的,心理学始终有点点软科学的意思,虽然现在的心理学也很讲究实证研究,但是还是基于传统的问卷调查的方式,而不是一种“还原论”的方式,作为一名优雅秩序的信徒,显然对这种处理不是很满意。

这篇访谈里面的几个老大,可以看到Timothy Wilson可能出于自己学科,社会心理学的荣誉感,一方面声称理应获得更多的重视和更广阔的应用,同时也批评了心理学里面另一个现在看起来似乎有一统天下的进化心理学,认为进化心理学是“新精神分析法,宗教”,不幸和另一位老大Steven Pinker(语言本能的作者)PK的结果是完败,甚至在Wilson拉上了幸福心理学的老大Daniel Gilbert撞上快乐的作者),结果依然完败。很有意思的对话,推荐各位自己看看。这里主要讨论一下回到这篇文章的争论主题上来,进化心理学/evolution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但是Wilson其实不必如此介怀,因为谁都知道“现实是不完美的,每个人都是精神病人”,倘若说,譬如他自己举的“自我肯定”的例子,能够帮助更多人更好的生活,这是进化心理学乃至进化心理学无法做到的。不过讽刺的是,Wilson一直说进化论是新精神分析,在个人看来,幸福心理学的最终/最好结果就是担当起精神分析或者说宗教的作用,让人更宁静的生活。

必须承认进化论的确是一个大盒子,什么都可以装,但是怎么装,譬如“水猿假说”或者“社会达尔文主义”都是顶糟糕的装法。这方面个人看过最好的说明和“进化“在”心理学”的适用说明是Robin Dunbar的进化心理学的第一章“我们为何需要进化”和第二章“进化为我们做了什么”。下面就稍微花点时间来看看Dunbar怎么说,看看进化心理学的方法论是什么。

从文章中看,似乎Wilson对进化心理学的诟病或者说主要疑虑无非是“基因决定论”,但是包括Dunbar在内的很多进化心理学家都加以说明了,进化心理学特别强调“为什么why”而不是“如何how”的观点,正是这种“why”的观点才恰恰说明遗传/基因决定论是不对的。因为如果是“决定论”,那么原因和理由就很简单了,世界就井然有序了。但是演化是发生在世代层面上的,所以要了解“why”,要求采取一种历史的、发展的观点,也就是Dunbar提到的系统发生的观点。这种发展的观点正是其实是一种对行为提出进化上的解释而不是结果,区分这两者解释/结果之间的区别是非常重要的[4]。也就是廷伯根(Niko Tinbergen)[5]提出来研究动物行为的四个为什么原则,“生理的,发育的,演化的,功能的”的后两条“演化的”和“功能的”,需要说明的是功能的原因不一定是完全是因为演化而形成的,适宜度fitness这个概念需要非常的小心,正如文章中引用到的,同样Dunbar也提到了,G.C.Willams在1966年给出的原则非常重要:

将一个生命体内可能的生物变异和物理变异都考虑在内后,某种特质仍然不可能出现,这时才需要用进化论加以假设。

进化心理学是一个非常有力的框架,并且似乎能提供一个统一性的视角,但是如果我是Wilson,从个人现在的认识水平,至少可以提出在下面三个方面进化心理学应该注意:

第一点自然是审慎,如达尔文一般的审慎,这方面最好的例子之一就是文中提到的大神G.C.Williams[6]。只有排除所有其他因素之后,才可以使用适应Adaptivation的解释。

第二点是进化心理学/社会生物学最好还是延续传统的Animal behavior的路子,即所谓的自然史Natural history,来研究人类行为,比如文中提到的另一位大神R.Trivers,而不要试图一统天下,就像E.O.Wilson所说的“新的综合”那样。这里有一篇很好的blog post,可以看成是一个书单吧。

第三点最为有趣,类似于悖论,在一个理论框架之下得出看似矛盾的协调,比如表观遗传学之于DNA,而对于进化心理学,特别是基因决定论者,前面提到的发展的观点特别有趣,不妨重点说。

譬如Pinker一个有名的假说,语言本能Language Instinct,现在普遍承认的是语言学习有个印刻期,没有看过Pinker的原著,似乎Pinker的意思是说在人类身上存在语言Gene,而黑猩猩等等就没有。所以只有人类才能使用语言。不过Dunbar介绍的假说不否认语言gene,但是更重要的在于在婴幼儿时期的脑内神经快速生长的所赋予婴儿高效学习的能力才是能够使用语言的关键,并且给出了神经解剖学上的旁证,维罗莉卡区,掌管语义理解的脑区,在8~12个月的时候会有神经髓鞘的显著过程,而布洛卡区,掌管语法规则的脑区,在大约4岁时候也有一个显著的神经髓鞘化过程,这与我们日常所获得经验显然也是一致的,小孩子很早就明白说话的含义,虽然他还不能说,接着可以慢慢牙牙学语,直到流利的说出话来[7]。而好玩的地方就在于虽然有进化的远因,类似乔姆斯基所说的正规文法,但是同样重要的是语言的环境,来促使大脑的发育和发挥作用,在这个意义上,gene真正类似于Dawkins所说的蛋糕食谱的指导含义。

再有一个明显的悖论是口水无数的homosex的问题,大多数进化论者坚持认为这种资源耗费巨大的行为必定有其适应性,搞出了无数种理由来解释它。不过前不久从我即我脑上面看到了说其实这是发育期间的一个错误,因为男女性别分化,生理上的差别是在怀孕早期,而头脑中的性别差异是在怀孕后半段由胎儿已经形成的性器官和womb中化学浓度的反馈机制促使大脑发育完全,不幸的是,生理上和头脑中性别分化不是同步的,当出现差错了,就会出现比如homosex之类的问题。

好吧,这篇post原本是因为edge上这篇文章,不过既然提到了Dunbar的这本书,特别是其中发展,历史的观点,特别有趣,干脆一并介绍完了。

Dunbar的这本书的英文书名是Evolutionary Psychology:A Beginner's Guide,中文译本的名字呢是进化心理学,但是译者万美婷女士增加了一个非常恰当的副标题——从猿到人的心灵演化之路[8]。国内进化生物学的书籍一般都会推荐David Buss的那本大部头进化心理学:心理的新科学,虽然只是大概翻过,但是若论完备详尽,Buss的那本大部头自然完胜。若论目光境界,Dunbar的这本 则深得吾心。虽说是编书,但是编书也是大学问,眼光精到,方法论概念清晰合理,有干货,也有私货,自有内在的逻辑,那么Dunbar以为的内在逻辑是什么呢?

Dunbar以为人类的心理结构也是某个特殊环境演变而来的,但是这和人类生理结构一样,同样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演化的过程,但是正如大家知道的那样,环境是变幻莫测的,而演化又是如此大时间跨度的事件,所以当时适应的结果未必能适应最新的环境。所以,Dunbar特别强调的,也是贯穿全书的交互式的观点,并且在第二章专门介绍两个假说,来说明人类进化的特殊性。下面分别介绍一下:

第一个是进化生物学家David Sloan Wilson和哲学家Elliott Sober提出的多层级选择理论(Mutli-level Selection Theory, MST),这个MST什么意思呢,别急,在此之前,需要说明一个在现在理论生物学界恶名昭著的group selection的理论,在1960年代以前,大部分生物学家自然选择是发生在种群层面,认为个体会为了种群利益采取一些行为,譬如在密度过大的时候,导致资源紧张,竞争激烈,某些个体会采取自杀的行为以保证群体更好的延续。但是经过G.C.Williams诸人的严厉批判,理论界认识到了自然选择其实是发生在个体层面,或者说是gene层面,个体根本就不会管他人的死活,只会赤裸裸的,自私的,拼命的设法让自己和自己的gene延续。

而MST简单地说,就是把一个群体作为自然选择的对象,这不恰恰就是Williams等人批判的group selection吗?不过MST需要加上一些假设,第一个群体之间是相互竞争的,这样那些相对合作的个体虽然不如完全自私的个体fitness高,但是就群体而言,整体fitness更高。第二个是群体内部有淘汰,或者个体交换的机制,群体内部的成员是动态变化的,以防止群体内部出现完全剥削他人,不做任何贡献的自私鬼,最终导致群体退化为完全自私,不合作的群体。以博弈论的术语来说,就是不给另一方参与博弈的机会。

虽然有生物学家说MST的假设太过复杂和理想,在现实世界不太可能发生,而且根据奥卡姆剃刀原则,一个附加了太多假设的理论似乎总不是一个好的理论,但是正如Dunbar所说,试图给人类惊人的社会特质做出演化上的解释,MST看起来似乎是非常必要的。

也符合我们日常的经验,人类一直是部落式的生存,而且相互之间的竞争很激烈,战争而不是战斗才是常态,Matt Ridley的美德的起源上也提到了根本不给群体内部人员参与博弈的机会,就像我们平常所说的“惹不起还躲不起吗”。还有一个很奇特,社会生物学上也反复提到的,人类对于自己人这个概念非常强烈的现象,哪怕只是很随机的分为两组,一样会很快进入角色,并且不遗余力的为己方叫好,贬低敌手。似乎足球流氓,党派政治等等,当然严重点的还有种族歧视和种族灭绝心里。同样我们对于背叛似乎绝不能原谅,汉奸的恶劣名声就是一个最好的脚注。

上面说的是第一个,第二个贯穿全书的,或者说体现Dunbar的内在逻辑的假说是John Odling-Smee提出的生态位构建理论,Niche Construction Theory,NCT。对长尾理论熟悉的童鞋肯定对Niche这个词不陌生,利基,缝隙,那么NCT是什么意思呢?举个简单例子,蜘蛛织网就是一种NCT行为,个体通过自身的主动行为来改善环境,从而占据新的、有利的生态龛位,减轻,改善自己的选择压力,这就是一种NC行为。

NCT的观点无疑是一种强调交互、动态的、反馈的过程,Dunbar说在人类社会中NC扮演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直立行走-〉手的解放-〉工具制作-〉扩大饮食范围,获得更多蛋白质-〉促进大脑进化-〉工具工艺更加精良-〉…这样一系列正向反馈,使得人类越来越聪明,改造自然环境的能力也越来越强,最终使得人类如此变得似乎特别。

更好玩的是,Dunbar还特别举出了人类幼儿的发育过程,指出人类儿童同样用继承了这种非凡的NC能力/gene,快速学习的gene。第一步,幼儿通过社会化视觉信息的能力,书中称为联合注意joint attenation的能力(9~14个月),能够追随成人目光,把自己的注意力也集中到相同的物体上,进一步的,婴儿可以获得称为共享联合注意shared joint attenation的能力(14个月大),可以通过目光的来回扫视,以确定自己和成人关注点是否一致,进入引导成人关注自己关注的物体(有baby的筒子们给点反馈啊)。第二步,通过社会参照social reference来调整自己的行为,特别是妈妈的行为,是鼓励还是反对,据Dunbar说,在儿童碰到不确定的行为或者事物的时候,首先会把目光投向自己的母亲(是不是啊??),以确定进一步的行为。第三步,通过模仿学习imitative learning来模仿有意图的行为(18个月),这就拜托了经验的限制,让婴儿获得了飞速增长的知识和信息。第四步,语言能力的获得(参见上面的介绍,大约2岁),以应对这种巨大的信息量[9]。第五步,4岁大的时候,儿童突然拥有了读心能力,参见以前的这篇同样介绍Dunbar的另一本书你需要多少朋友post(link)。最终,人类形成了心智能力Theory of mind。

考虑到人类的社会性,以及利他,特别是互惠利他,人类不仅要面对自然环境,更重要的是面对由社群中其他人组成的社会网络环境,而儿童通过和最重要的人,通常是妈妈,互动最终学会了NC的能力,通过读心能力来理解别人的意图和目的,从而更好采取应对行为,比如最重要的,相互信任合作,或者识别欺诈和背叛。

所以成为社交达人,不仅是个现实志向,而且毫无疑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更容易的获得成功[10]。毕竟我们身处紧密联系的环境之中,而且正是这种合作,劳动分工才使得我们活的这么滋润。

 

注:

[1]其实还有 Love, desire of sex; Family, desire of relationship …

[2]大概翻过,少不经事的时候,sign,当时完全不了解背景,看了也白看。

[3]http://edge.org/,edge是一个在线俱乐部/沙龙形式的智库,集中了一些顶尖科学家和学者们的对话,类似的另一个是http://bigthink.com,个人以为都比TED层次要高一点。

[4]同样,Dunbar还提到了另外两种同样是解决“why”问题的心理学分支,认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不过认知心理学,或者说生物心理学强调的是内在机制,生物学基础。而发展心理学强调的是个体,而不是所谓的系统发生。

[5]1973年Nobel Prize,Richard Dawkins的老师。

[6]可是即便是神如Williams,在他的我们什么生病这本书中对periodic提出了如下的看法,现在似乎有一种观点是强调女性periodic的重要,认为需要小心呵护,维持周期性,不过Williams显然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在Williams看来,似乎进入工业化之后,正是由于periodic的减少,才导致现在女性,譬如乳腺癌,子宫癌的高发的后果,原因很简单,因为不管是pregnent还是哺乳期间,都是没有periodic的。虽说Williams也只是提出猜测,一笑。

[7]话说没个孩子做参照,还真是一件遗憾的事情,不过也好,发育心理学还是有很多好玩的东西还没有了解全呢。

[8]书名其实是一本书的内在逻辑的体现,这方面似乎国内做的不够好,甚至有时候会更改书名,其中尤其以计算机书籍方面“什么什么之美”等等最为恶俗。

[9]普遍认为人类对于面孔识别有着特殊的生理基础,譬如面孔失认症。Dunbar没说,但是个人猜想这个:) 符号之所以被人轻易的认可,是因为有眼睛和嘴巴,事实上,似乎眼睛和嘴巴是辨认面孔最重要的元素,几乎我们可以把一切倒三角的物体都想象成face。

[10]以个人而言,虽然不会承认是Social awkard,似乎问题在于与人交流,特别是陌生人交流的时候,不能正确decode message,或者更准确的说,即使在decode message,也不能send a proper message back。所以自然而然地,最好的做法就是冷脸相待,对对方的任何信息都报以冷处理,直到对方发出确定的信号。这算不算读心能力不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