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文
第一次发现xiewen是源于blogsphere上面对他的一个ppt的讨论,那是我还混在学校,还有时间,基本上donews那时还是我每天必上的地方。说句实在话,给我的启发还是非常大的,基本上对于Myspace的关注也在于那个时候。以前只知道流量很大,却不知道可以到今天这个状况,虽然主角换成了 FB。后来我就关注起了这个老兄,逐渐发现xiewen的观点非常的熨贴,无论体系还是前瞻性都非常好。另外,我还知道了xiewen去过了哥伦比亚,而且是在1995年,啊哈,哥伦比亚的社会学基本上全美是数的着得应该,可见背景和传统的力量。(下面还会说到这个话题)
谈话和虚拟经济
不过,这次收获好象不如以前大,启发也比不上以前。不过还是可以看出xiewen最看中的是商业模式,他(包括所有的实践者)思考的角度应该主要是从商业角度出发的,也就是说,怎么样才能赚到钱。这其实是我非常困惑的问题,虚拟化的基础上的赚钱,谢文说是“做互联网”,有什么一定需要Internet,离了Internet就不行了呢?
在我看来,Internet基本上是一种新媒体,还没有到拓展人类生存的地步。那么Internet现在只能发挥媒体的作用。媒体的作用基本上就是信息传播,不会产生实际价值。所以基本上的收入来源是Ads,这样就养育了Google这样的Monster,而且我恐怕现在所有的Internet公司主要是以广告,或者以信息附加分成的那部分形式体现的Ads作为收入的主要来源的。
虚拟经济会发展起来么?这取决于虚拟消费的存在和增长。虚拟消费能够满足什么样的需求呢?我们对于美食的渴望来源自我们的胃这样的生理需求,虚拟消费呢?我觉得肯定不是类似于qq的增值品,特别不应该是那些没有得到主流意志认可的价值观。
时间和Ecosystem
所以还是坚持这样的一个观点,一切需要时间。譬如说,现在我会愿意100元/年的价格来满足我的网络声誉和ID的维护,也就是我的blog如果需要这么大的成本我是愿意的。
什么时候才是虚拟经济能够真正能够成功的时候?第一肯定是基本的生活需求不再是威胁,也就是说,大量的闲人,社会产品极大丰富,接下来就是精神生活了。其次,要等一代人的时间,也就是20年,谢文说2010年,我认为还是太乐观了,毕竟到现在Internet普及只是20年,这一代人还没有生活在Internet之下。中国的宽带普及我觉得也不过3、4年而已。
不过xiewen,keso讨论给我的启发意义在于,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作网站,从商业模式和社会学的角度去看待要解决的问题。(可以看他们对FB的Beacon的讨论)
一定有用户黏度,但是满足了需求就要让他们离开。我觉得30mins/week比较适合。基本上这个也是我在douban上的时间,del.icio.us要短一点,不过这个有点不一样。(另:del.icio.us的search功能在对特定领域的search很有用,比如AI,类似现象发生在wikipedia,而且wiki的时间也在这个数)
传统的力量
从这里,也可以看到传统的力量,Web2.0从一开始就有着社会学,心理学的影响,想想破窗理论,六度分离,马太效应等等,而不是Hacker/UNIX的流派。(其实包括Emacs的心理医生可以看作一个root,只不过还只是涓涓细流,特别是在AI发展的让人如此失望的背景之下),我个人这个主要的原因是在于SNS是针对大众的,是一种大众消费品,有人的地方也就肯定有社会学了。
不过,大部分讨论Web2.0还是从另一个Root来看的,Tech/Computer,这个原因自然是IT技术和Internet是Web2.0的基础,最初的那班人都是以技术人才出现的。不管是FB的platform还是OpenSocial还是data,algorithm,这些似乎才是他们关注的焦点。
行文至此,我也无话可说了 ^o^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